只可以經歷的體驗,並非我們能創造或控制的尸那些;與那些只能與可信任的人分享的體驗,其實相差無幾。我所說的「分享」,並不是我們可以能真正描述或解釋得出,因為一旦我們嘗試用文字或語言釋述,內涵就會改變,聽起來就很荒謬。如果你要對別人說一些「有意義的但非常理」的體驗,你首先需要讓那人相信你。
這種體驗的第一種,是我們要對所處世界的存在,以及我們作為世界的一部分而存在等,而感到好奇與驚嘆。沒有「快樂」或「不滿」認知判斷,也是感奇妙的體會。有這感奇妙的體會,甚至不需要解決世界為何存在的問題;這份好奇,是對事物本身的簡單反應,甚至不與任何其他事物比較,猶如孩子般的驚奇,令人謙卑,同時又令人愉悅。
其次,這類體驗的第二種,是相信一切都會好轉過來的。朱利安院姆顯然屬於這類,她說:「一切都會好起來的,每類事物都會好起來的!」。那些仍能充滿、幫助我們的事情,有時讓我們有完全相反的感覺,好像一切事情面臨瓦解及崩潰,然而,薄暮一到,那些事情卻煙消雲散。
當我們自身到體驗那些不同的經歷時,我們會「感覺好轉」,儘管這些經歷本身,不能且不會解決我們所有的問題——除了絕望和苦悶這個雙重問題之外。那麼,當我們感到驚奇和安全時,是甚麼讓我們會感覺更好?不管它是甚麼,它就像默禱一樣——它不會以神奇的方式改變外在的事件,甚至開始時,會讓我們體驗到不確定性的痛苦。但默禱是一種安靜、溫和的方式,讓我們準備好迎接這兩種體驗,並幫助它們成為我們生命中永久的客人,並最終成為存在之家的共同居民。
我相信這聽起來很無稽,但你會原諒我的。當我們在語言和思想的另一邊(即另一種思維或談論)任何事情時,我們就會看來真是無稽。為了理解它,為甚麼我們不把驚歎和熱衷的信心狀態稱為「信德 faith」呢?我們通常混淆信德 faith與信念 Belief。信念雖然受到信德的影響,但信德本身是獨立於信念而存在——信德是一份屬靈的認知。
當我們進入聖周,信德就是我們所應遵循的道路,展示我們在其中的應在位置時。我們根據信德而來的經驗,測試和重置我們的信念。那隱藏在信德背後的是——盼望,隱藏在希望之中的是——愛;就像上主永恆的存在一樣,三者永遠存在且合而為一。
從公元一世紀開始,安提約基亞的聖依納爵主教提醒今天的每一位求道者:
開始是信仰,結束是愛,兩者的結合就是上主,其他一切都遵循並致於完美的善。
文之光
Copyright © 2024. The World Community for Christian Meditation (WCCM) Hong Kong, All Rights Reserve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