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人曾說過,你總會把事情帶回默禱。我不會為此道歉,因為我覺得如果沒有默禱為我們開展的經驗維度,其餘所說的風險只是理論 ── 或習慣又或更糟。歷久常新的挑戰是總以不同的方式回歸,一如音樂家重奏他們熱喜愛的曲目。有一次,我與指揮及小提琴家耶胡迪.梅紐因 (Yehudi Menuhin) 交談,正想問他對於總是回到巴赫和貝多芬的作品 ── 他的藝術砥柱 ── 有何感想?值得慶幸的是,在我提出這個天真的問題之前,答案已了然於心。(這就像問『為什麼你和一個女人的婚姻持續了五十二年?』) 而他確實在另一個場合說過:時間為關係帶來了一種維度,是現實維度所無法做到的。他道出一個真相,但我沒有問為什麼。我想這與時間賦予我們的逝亡感有關。
談到默禱,我還要回到一個重要事實:即孩子們對默禱如魚得水,他們享受純粹而簡單的默禱 ── 世界的未來可能有賴於此;而他們的長輩則將默禱視為超越自己能力所及的超人挑戰,又傾向於淡化默禱,又或者否認默禱。然而唯一真正的導師是經驗,因此與預先判斷體驗的人爭論是沒有意義的。
修習默禱有多種途徑,真正默的禱實踐者毋須競爭,各人只需忠於自己最重要的日常修習,就能享受其中且彼此受益。重要的是:它是否讓我們進入默觀的狀態:安靜、安定、簡簡單單 ── 對真理的簡單享受 ── 超越思想、言語和想像。讓我們用這個短誦畫一個草圖,看看它如何引導我們到達那裡。
首先,我們說出短誦,然後發現自己的心靈混亂無序、缺乏注意力。這就像一個人在康復幾週後就去山裡散步 ── 這很困難,應適可而止 ── 而練習回到短誦,可以增強最重要的肌肉即注意力。不久,儘管干擾仍然存在,但需要費力做的就會減少;有時,這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我們當時的經驗,以及我們的生活方式:如果我們對生活方式作出一些改變,就可以更深入、更愉快地默禱;其後當你念短誦,開始發現存在於內心深處的自然和諧。我們第一次有意識及深層地了解自我,品嚐內心已存有的平安和喜樂,這預示著超越界限的奇蹟──又名永生──無論如何命名,我們都開始認識天主。
如果你身處基督徒的旅途上,你就會認出祂。第三階段不是最終階段,因為短誦帶領我們越過邊界進入聖神內。而當默禱變得更加微妙和精細時,短誦的果效得以彰顯示:我們聆聽短誦,輕輕地將我們的注意力從分心和自我反省分離出來;分心和自我反省其實是虛幻自我的根源。
當你迷路並且 GPS 電池沒電時,就會回到前人的老方法:路在口邊。您很快就會知道他們是否幫得上忙:最好的是,他們指示的方向是您能記得的;較壞的是 ── 像愛爾蘭人的 ── 有趣但過於繁瑣的指示;最糟糕的是遇上那些無法說「我不知道」,卻杜撰出答案的人。然而,即使在最糟糕的情況下,迷路也可能喚醒我們內心的方向感,我們從來沒有真正迷失過。
文之光
Copyright © 2025. The World Community for Christian Meditation (WCCM) Hong Kong, All Rights Reserve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