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的福音(若望福音 2:13-25)描述了耶穌潔淨耶路撒冷聖殿。 他對這個神聖但政治他的空間被商業化感到憤怒;看到動物被出售用於祭祀,貨幣兌換商在逾越節的繁忙時期剝削外國遊客,他做出了憤怒的反應。 他便用繩子作鞭子,把那些畜牲的商人趕走,又翻倒貨幣兌換商的桌子,把他們的硬幣撒在地上。 他的理由很明確:「你們不能把我父的房子變成市場。」
像露德這樣的天主教朝聖地,被專為朝聖者而設的買賣包圍著;但也許緊記著這段福音,神聖地域本身應是沒有交易的。 上個月,身著商務服裝的「滅絕叛亂Extinction Rebellion」活動分子,佔領了倫敦金融城的保險公司,他們聲稱這些保險公司為一些破壞環境的機構負責保單,從而成為混亂氣候的同謀。 抗議社會和經濟不平等的佔領運動,曾擾亂了華爾街。 2018年瑞典15歲的格蕾塔Greta Thunberg領導學童們,為了同樣理由而罷課。 在這些的情況下,正如在聖殿中,一旦混亂結束,一切都會恢復正常,貨幣兌換商仍會討價還價以收回散落的硬幣。 像這樣的抗議,並不會帶來徹底及持久的改變,但確實提高並維持了人們對不公義的認知,並挑戰我們這些大多數留在家裡的人,要選邊站隊,從而幫助我們減少無助和絕望的感覺。
抗議很容易被視為情緒化、無效的反應而被忽略。 然而,沒有深度的憤怒,不會帶來任何結果,甚至會導致更糟糕的痛苦和絕望。
在福音中,耶穌用最深刻的奧秘術語解釋了他在聖殿中的行為:將聖殿看成為他自己復活的體現。
精彩的電影《滿地可【蒙特婁】的耶穌》展示了當代耶穌的形象,反映了導致他死亡和復活的事件。 他帶領著一群形形色色的演員,在其中的一個場景中,「瑪利亞瑪達肋納」穿著輕便的衣服,參與電視啤酒廣告的試鏡。 耶穌在攝影棚裡,目睹了製片人對她的嘲笑、貶低和羞辱。 耶穌站起來,默默地、平靜地走來走去,推倒昂貴的攝影機和燈光,但導致他受到審判並最終死亡。
我們沉迷於我們所做的一切的目標、結果和衡量標準,卻忽略了《薄伽梵歌》關於工作的智慧:你有權履行你規定的職責,但你無權獲得你行為的成果。 永遠不要認為自己是你活動結果的原因,也不要執著於不作為。 (《薄伽梵歌》2:47)。
無論何時何地,當有人坐下來默禱時,他們都在對不公正背後的幻覺做出完美的抗議。 每一次默禱都見證了真理和善良,並更接近實現。
文之光
Copyright © 2025. The World Community for Christian Meditation (WCCM) Hong Kong, All Rights Reserve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