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奧本海默》Oppenheimer部電影在評論界和商業上獲得成功。「原子彈之父」亦值得我們在四旬期反思。 這部電影雖然揭秘,但幾乎沒有處理人類對邪惡的迷戀,和我們無法控制自己的問題。 根據聖保祿的說法,自我控制是聖神的果實之一:不僅涉及我們甜食或使用互聯網,還涉及如何正確行使我們作為上主子民的自由。
愛因斯坦的方程式解釋了能量的釋放,但沒有說明如何製造炸彈,將某些原子轉化為其他類型的原子,從而產生導致廣島和長崎超過 10 萬人死亡的熱量和壓力。 這部電影講述了關於使用炸彈的所謂「道德兩難」。 如果它能縮短戰爭並「拯救生命」,這是否合理? 這是他們所遵循的論點。 依撒意亞說:「那些稱惡為善的人有禍了」。 更深層的原因挑戰了這種對邪惡的迷戀,這是人類冰冷的特徵。 愛因斯坦簡單的回答就揭示了這一點:人類發明了原子彈,但沒有老鼠會建造捕鼠器。
這部電影需要讓主角保持一定的同情心,並輕輕地帶出奧本海默對自己引發了連鎖反應,即對軍備競賽的愧疚感。 事實確實如此。 由於人類具有競爭性並互相模仿,自第一顆炸彈投下以來,這種遊戲已經成為人類恐懼和仇恨的烏雲。邪惡被認為是一種可以稱為「善」的「必要的惡」,從而被證明是正當的。
這是我們每天在腦中玩的心理遊戲。 在洛斯阿拉Los Alamos 首次成功核子試爆的代號是「三一」。 麥金Bernard McGinn教授目前正在普世基督徒默禱團體線上計劃中,帶領「基督宗教神秘」系列,他研究並撰寫了有關反基督者形象,以及我們對歷史上迷戀與邪惡相關的文章。
今天,我們不再把邪惡歸咎於神話中的魔鬼形象,而是歸咎於無意識的黑暗;邪惡可以在科學、心理學、生物學和遺傳學方面超越人類的智力。 無論我們如何欺騙自己,說我們無法控制自己,邪惡最終就會毀滅我們。 看看敘利亞仍然滿目瘡痍的城市,正如聯合國秘書長所說的對加沙巴勒斯坦人民的「集體懲罰」。
對邪惡的迷戀使人們很難控制自己擁有的力量,尤其是決定生死的力量。 人無法與邪惡交談,因為邪惡甚至破壞了溝通的恩賜。邪惡製造了一種消極的沉默,一種封閉。 只能斷言,只能訴諸於絕對激進的替代方案。無論它看起來多麼無能為力,而且注定要失敗,這斷言在每一次新的邪惡浪潮的自我毀滅中仍然存在。它是我們未來所依賴的所有傳統中精神智慧的全體見證。讓我們用一個崇高的表達來結束:
「以溫和克服憤怒——以慷慨克服吝嗇——以真理克服欺騙——警惕心中的憤怒——掌控你的思想——讓思想服務於真理——智者掌握了身體、言語和心靈——智者不傷害任何人。」《法句經》
文之光
Copyright © 2025. The World Community for Christian Meditation (WCCM) Hong Kong, All Rights Reserved